西藏唯一在用的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线旁,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天主教于1865年首次传入盐井,在1866-1869年间开办盐井教堂。1997年的一场大雨和1999年夏天的地震,老教堂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现在的盐井教堂是在沿用了一百多年后,经过数次重建的当年西方传教士修建的教堂原址上建立的。
盐井新教堂于2002年兴建,2004年建成,教堂整体占地约3500平方米,共有内外两进院子和三栋建筑,教堂落成使用至今近十五个年载。由于盐井常年刮五六级大风,教堂外墙面涂层已多数脱落,使得雨水容易渗入墙体导致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急需修缮。
上盐井全村共900多人,其中信仰天主教的有600多人,再加上村外的一些信徒,这里总共有740多名天主教徒。在整个西藏,盐井教堂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并持续在使用中的天主教建筑,它的存在证明了不同宗教在西藏可以和谐相处。
一个神奇的地方
盐井乡的正式名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茶马古道上的明珠,纳西族人称其“察卡”即盐井,“察”是食盐,“卡”是洞眼。它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端,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是滇藏公路上云南进入西藏的第一站。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
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入藏的门户,现有滇藏公路纵贯境内,北接川藏公路。是西藏到沿海的最近路线。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中有中岩曲河。
当地气候相对炎热,盛产青稞、大麦、玉米、小米等农作物,以及苹果、梨子、石榴、核桃、西瓜等水果。
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专家王大悟先生向西藏昌都政府大力提议应该致力于将盐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尴尬的归属
新中国成立后,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教区,历史上盐井所属的“康定教区”不复存在。国外传教士陆续被遣送出境,盐井从此没有了教区归属,盐井教会也从此一直无人管理。没有教区归属及常驻本堂神父的盐井教会急切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与关注。
诚邀您为盐井教堂的修缮添砖加瓦
盐井当地藏族教友们都是依靠农耕生活的,近些年年轻力壮者外出打工,他们的经济收入非常的有限,当地教会也没有经济来源。
为维修改造宿舍及生活办公两栋楼,当地教会已经投入16万元资金,教堂主体建筑维修改造需要花费约42万元。诚邀您的参与和捐助!
爱心人士 | 100.00 | 05-12 |
爱心人士 | 100.00 | 05-03 |
爱心人士 | 100.00 | 04-17 |
爱心人士 | 10.00 | 02-26 |
爱心人士 | 50.00 | 02-26 |
爱心人士 | 100.00 | 01-29 |
爱心人士 | 1,000.00 | 01-20 |
爱心人士 | 100.00 | 01-18 |
爱心人士 | 200.00 | 12-30 |
爱心人士 | 200.00 | 12-29 |
卢克强 | 200.00 | 12-17 |
汪学平 | 500.00 | 06-05 |
钟玫瑰 | 1,000.00 | 05-12 |
曹世星 | 200.00 | 05-23 |
霍江 | 1,000.00 | 05-23 |
深圳若瑟神父 | 1,000.00 | 05-20 |
邓若瑟 | 1,000.00 | 04-15 |
林薇珍 | 5,000.00 | 03-30 |